老是憋大便易得腸道癌

有便意就該去 老是憋大便易得腸道癌
  由於糞便裏含有硫化氫、糞臭素、膽固醇代謝產物等多種致癌物,在腸道裏積存一定時間後,會被重複吸收,刺激腸黏膜。而有害物質被腸道吸收,就會出現精神委靡不振、頭暈乏力、食欲減退等症狀,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腸道癌症。
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首位,但不少人仍然擔心到大腸鏡 檢查 醫院,會帶來不適而錯過治療良機,其實大腸癌是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症,只要透過檢查,及早發現及切除大腸瘜肉,便可避免變成癌症,所以定期接受檢查,是對付腸癌的最好方法。
  據調察,沒時間排便已成為不少年輕人患上大腸癌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抓住一天中“便意”最濃的時刻,一般是在起床後,還有就是吃過飯之後,都會出現便意。
  便意一般只會持續幾分鍾,一旦錯過很難再捕捉到。早上實在沒時間排便,可以調整到較空閑的晚上。吃完晚飯後散散步,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,然後無論有無便意,定時去蹲蹲廁所。一般3—5分鍾沒有大便排出,就應該放棄,不要長時間呆在廁所看書看報。
人體是有生物鍾的,當你在固定的時間點排便,一段時間之後,就會養成習慣,一到這個點就會產生便意。如果這個“關鍵時刻”恰好不能去衛生間解決,憋了一段時間後那種感覺也就消失了。
政府早前進行的大腸癌檢查發現隱形患者比率較預期多一倍,足以證明單靠留意大腸癌早期症狀來發現大腸癌患者是不足夠的,最有效方法是定期進行大便隠血測試和腸鏡檢查,以確定大腸是否有病理變化或瘜肉,再透過早期治療來防止演變成癌症。
  當憋了一段時間後再去排便,便意沒有那麼濃了,再去排便時就會出現排便困難的現象。因為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太長,就會導致水分被吸收,於是大便就會變幹。如果過於用力,就會導致脫肛、痔瘡等疾病,若是患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,則後果將更加嚴重。 而且經常憋大便,就會使糞便中的毒素長時間地積壓在腸道中,這些毒素又被肝髒吸收,使肝的解毒負擔變重。長此以往,必將有損肝功能。
政府早前進行的大腸癌檢查發現隱形患者比率較預期多一倍,足以證明單靠留意大腸癌早期症狀來發現大腸癌患者是不足夠的,最有效方法是定期進行大便隠血測試和腸鏡檢查,以確定大腸是否有病理變化或瘜肉,再透過早期治療來防止演變成癌症。
  一天排幾次便才正常
 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,有的人一天只排一次便,而有的人一天要排三四次。到底哪一種才是正常的呢? 其實,只要不是腹痛、腹瀉情況下的正常排便,一天三四次是完全正常的;而一天一次的只要沒有費力或是大便幹燥的情況也是正常的。這跟每個人的體質和飲食習慣有關,並沒有固定的標准。 真正的便秘應該是排大便頻率少於每三天1次,同時還要有不適的排大便過程。包括排便困難、疼痛、費力、排便不盡感等,一定要進行調整,嚴重者需要就醫。